网站首页 教学论文 教案中心 试题中心 课堂实录 人教说课 教学课件 课文原文 练习答案 写作范文 网站地图  
 
 
   
  您当前位置:人教小语资源网 >> 教学论文 >> 浏览文章 
搜索:
毕业班,将课外阅读进行到底

毕业班,将课外阅读进行到底

作者:佚名 来源:网络 点击数: 添加日期:2009年09月10日  字体:

  

 接手这个班一年多了,学生也养成了中午按时到校看书半小时的习惯,每每看到孩子们潜心读书的样子,我欣慰极了。然而,小学升初中的考试迫在眉睫,每天中午半小时读课外书是否取消,把这些时间挪过来检查书本词语、语段默写或做提高题,我近来有些犹豫。怎么办?思来想去,还是决定:将课外阅读进行到底。

一、保持习惯,不舍本求末

  吕叔湘先生曾说过:“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,你要问他的经验,异口同声地说是得益于课外。”事实也证明,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不是老师教出来的,关注课堂上那些发言有灵气、思考有深度的学生,都是些平时爱读课外书的。俗话说:“不学《诗》,无以言。”平时若不注重课外阅读的学生,他们的言语总是显得苍白与干瘪,思维也比较狭隘。从语文的产生和发展来看,语文课堂起的只是一种引导作用。前苏联著名的英国文学研究家阿尼克斯研究了著名的剧作家、诗人莎士比亚的大量资料后得出这样的结论——莎士比亚所写的37部剧本中,有34部是以借用为基础的。杜甫的诗也“无一字无来历”。
  童年是人一生的根。笔者认为,此时培养孩子的读书的兴趣与习惯,比说写更重要。孩子只有在长期的课外阅读过程中日积月累,潜移默化,才能感悟、积累、运用语言,形成自己的读写能力。此时的孩子们正处于记忆的黄金时期,不引导他们读书而忙于做各种各样的题目,是十足的舍本求末。

二、守住宁静,不节外生枝

  毕业班的孩子们因为面临升学压力和身体发育带来的变化,脾气变得烦躁易怒。此时,他们需要成年人的引领和指导。作为语文老师,我在班上开展了一系列主题的活动,如成语接龙、讲故事比赛、好书推荐会等,帮助他们缓解的学习压力。

三、净化心灵,不心生旁骛

  曾看过一篇《竹篮打水》的文章,很受启发:天真的孙子看到白发苍苍的爷爷每天都在看书,就问:“爷爷,你这么大岁数了,每天还看书干什么?”爷爷没说话,让小孙子拎个竹篮到井边去打水,小孙子连拎了两趟,都是空的,于是问爷爷:“竹篮子怎能打水呢?”爷爷没解释,依然让他再去打了几趟水,而后让他看看竹篮有什么变化。小孙子说“竹篮比以前干净多了。”是呀,孩子的心本来是纯洁的,但受到家庭、社会等方面的影响,心灵开始蒙尘,若不及时清除,将来灰尘会越积越厚,就难以清除。有人说儿童阅读的意义首先在于丰富他们当下的生活,当他们穿越一本书时,这本书也在穿越他们。在这样的经历中,他们的精神世界慢慢变得丰富起来。英国的威·沃克曾说过:“只要读书用心,人的举止自然会一点点优雅起来。”要使孩子们拥有宽广的胸襟,有着真善美的高尚情操和健全的人格,从哪儿做起?唯有大量读书,特别是阅读古今中外的经典,以吸取其中最广泛的精神资源,吸收得愈多愈广,精神底气愈足,愈能在独立选择、消化、融会、创造中建立自己的信念和理想。孩子们的心灵是清澈的,作为孩子们的领路人,我们应该将他们带领到更广阔的精神领域中去。
  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,但可以改变人生宽度,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,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。毕业班,再忙再累,我们还是将课外阅读快乐地进行到到底。

 


本页地址:http://linshi.123ttt.com/html/jiaoxuelunwen_508_23517.html

分享按钮

 

Copyright©2008PepXiaoYu.Cn人教小语资源网 All Rights Reserved. 皖ICP备11015604号-4
皖公网安备 34162302001377号 人教小语资源网所有资源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,请联系管理员删除。
联系邮箱:pepxiaoyu@163.com